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33 章 仙女湖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赵春兰这才接下:“谢谢娘。”

    喜月伸手:“我的呢,我的呢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数出十文:“你早上帮着做糕,卖糕出了大力,别乱花。”

    又同样数出十文给欢儿。

    “娘,我不要,你拿着吧。”

    欢儿说什么也不要,杜巧娘也是无奈:“那我先帮你收着,存着给你当嫁妆。”

    一句话让欢儿红了脸。

    青成从外面跑回来,身后跟着两个尾巴,他进院就翻食盒,看是空的不由失望。

    “来,你们仨也一人一文。”

    阿圆捏着铜钱,摊手道:“可是我们又没帮忙?”

    “阿奶心情好,赏你们的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财大气粗的说。

    最后把钱给宋常贵:“多谢宋大老板的支持,这是还你的本钱。”

    宋常贵把荷包推回给她:“咱是一家人,你拿着就好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没歇着,去了西院里,同做活的杨应和说:“娘赚了钱,你做的那些东西都给你算钱。”

    杨应和哪会肯要:“娘,我们还是不是一家人?你要分的这般清,那以后我们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叹一声:“你这伤着一时不能做活,入冬家里总还要添东西,我也是想帮一帮你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不能赚钱,我也不敢说这话,如今做糕多多少少能有点进账,得帮着你们把日子过起来。”

    杨应和心中感动,真落了难才知家人的珍贵之处。

    换旁人哪会真心实意替自家打算。

    赵春兰在院门口听一会,以往对杜巧娘所有的不满散去,笑着进院来。

    “我手上还有几个钱,若是不够用,到时会向娘开口。”

    “再过段时间应和的腿好就能做活,也能赚钱,咱慢慢的再把铺子开回来。”

    杨应和笑着说:“到时糕点铺和木匠铺开在一起,互相都有个照应。”

    喜月扯着欢儿过来,挎住赵春兰和杜巧娘胳膊:“对,我们一家子永远不分开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笑的无奈:“难不成以后你不嫁人?”

    欢儿认真说道:“她想招婿呢。”

    “小姑娘家家不知羞,胡想什么?”

    被杜巧娘嗔怪一眼,喜月也是毫不在意:“反正就是嫁人,我也会离你们近近的。”

    说两句闲话,又去磨粉做活,杜巧娘夜里头一沾枕头就睡熟过去。

    因不是逢集日,只做二十块桂花糕,三十块绿豆糕。

    饶是这样,也是天不亮就起来做的,毕竟糕做起来繁琐。

    尤其是桂花糕,第二遍的过筛,需要很大的耐心,且花时间。

    对半赚,喜月觉得一点都不多。

    “娘你就在家歇着,我和欢儿姐去卖就成。”

    她两个小姑娘,杜巧娘不放心,非要跟着去。

    “娘,你太小瞧我们俩,不就卖个糕,有什么好担心的?”

    宋常贵劝喜月:“镇上你们还不熟,让你们娘跟着,等混熟之后再你们两个去。”

    喜月这才没多说什么,又是娘仨一道去了。

    这回小竹桌也不用带,就提着食盒。

    到镇上后,沿着南北大街喊着叫卖,也有几个生意。

    东大街有李家豆腐铺,杜巧娘还有些不好意思,朝西大街而去。

    “我们干脆去仙女湖瞧瞧。”

    左右离的不远,喜月提议没人拒绝。

    “新鲜的桂花糕,绿豆糕。”

    边走边叫卖,又卖出去几块绿豆糕。

    出镇子向西,走出一段路,道仍不见变窄。

    欢儿就感叹:“有钱人家走的路都宽些。”

    惹得喜月和杜巧娘笑不停。

    三里多路,说着话片刻功夫就到。

    湖很大,道两旁栽着垂柳,都垂到湖水里。

    木栏杆围着,蹲下就能摸到水,湖水碧绿,边上三两处种着荷花。

    不远处还有八角凉亭。

    湖上有游船。

    咿咿呀呀有唱戏的声音传过来。

    一座座大宅子建在离湖边不远的地方,再往里走就看到那梅林。

    用粉墙木栅栏拦着,有专人看守,不让朝里进。

    能看到里面有亭子,假石,鹅卵石铺成的小道。

    地上的草都是精心修剪过的,应是有专人打理。

    三人看了好一会,纷纷感叹:“这要是花开的时候该多好看。”

    倚湖而建的三层高楼,里面有琵琶之类的乐声传出来。

    与桃花村不过相隔几里,俨然两个世界。

    欢儿叹:“富人家吃饭边上还有唱小曲的,可真会享受。”

    这种享受喜月不懂,不过也感叹:“还是做富人好啊。”

    湖边有戴着帏帽穿着华服的女子,身边围着七八个小婢女。

    欢儿都不敢

第 33 章 仙女湖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